常用工具 醫生入駐 免費問醫生

口腔念珠菌病

  口腔念珠菌?。╫ralcandidiasis)是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。近年來,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,發生菌群失調或免疫力降低,而使內臟、皮膚、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,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發生率也相應增高。Gruby(1842)從口瘡患者的病變處分離出酵母樣菌;Berkhont(1923)確認此種菌屬于隱球菌科的念珠菌、高里念珠菌、假熱帶念珠菌。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。鵝口瘡(雪口?。┦亲畛R姷目谇荒钪榫?。

目錄
1.口腔念珠菌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.口腔念珠菌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.口腔念珠菌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.口腔念珠菌病應該如何預防 5.口腔念珠菌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.口腔念珠菌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.西醫治療口腔念珠菌病的常規方法

1口腔念珠菌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25%~50%的健康人口腔、陰道、消化道可帶有念珠菌,但不發病。而非致病性念珠菌,在某種條件下,可轉化為致病性的,故有人稱念珠狀菌為條件致病菌,在幼兒雪口病、托牙性口炎、口角炎、念珠菌性白斑病和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患者中,白色念珠菌的檢出率分別為69%、77%、84%和100%。具體如下:

  一、病原菌的毒性和類型

  白色念珠菌為一卵圓形芽生酵母樣菌,在培養基、組織中和分泌物中均能產生假菌絲,本菌為革蘭氏陽性,2~3μm×4~6μm,延長的芽生細胞極似菌絲,故名假菌絲,假菌絲在結節處形成芽生孢子,有時在末端形成厚壁孢子,酵母菌屬均不形成真菌絲。

  二、宿主的防御功能

  人類血清中含有一種抗真菌的成分(血清因子),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,在新生嬰兒(1~3個月)體內就存在,但較母體為低,6~12個月時可達到成人水平。故半歲前,特別是未滿月的嬰兒,最易罹患口腔粘膜念珠菌病。此外,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、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,也有消化及殺滅白色念珠菌的功能。

  三、藥物及其它因素對機體防御力的影響

  皮質類固醇激素(SH)的濫用,常引起念珠菌感染,SH能減弱網織內皮系統的功能,減輕炎癥反應,減少抗體形成;另一方面SH又能增加真菌活動能力,增強真菌的毒性,免疫抑制劑和抗代謝藥物都有上述性能,因而造成了真菌繁殖擴散的條件。

  四、宿主的全身性疾病

  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(如胸腺萎縮)、接受較大量X線照射、無γ-球蛋白血癥,以及影響免疫功能的網狀內皮系統疾病如淋巴瘤、何杰金病、白血病等,都容易并發念珠菌病。血清鐵代謝異常被認為是念珠菌病病因之一,這可能是缺鐵而引起機體酶系統異常(鐵是細胞氧化還原過程的有關酶如過氧化酶、細胞色素的組成部分)而造成免疫功能的缺陷。

  內分泌功能低下,如甲狀腺功能低下、愛狄森病、腦下垂體功能低下者,均易患念珠菌病。糖尿病病人皮膚表面的pH值低下,含糖量較高,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侵襲。亦有人認為由于糖尿病病人表皮角化層的脂肪酸含量較低,抑制真菌的能力減弱所致。嚴重的免疫缺陷病,常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。

  五、其它因素

  環境因素和工作條件均與白色念珠菌發病有關,如在高溫潮濕的條件下工作,易于發生皮膚念珠菌病。慢性局部刺激,如義齒、正牙器、過度吸煙等,均可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因素。接觸傳染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。在產院嬰兒室中,病原菌可來源于產婦的陰道,使初生兒發生鵝口瘡。由于產婦陰道的感染,20天內的新生兒發生皮膚念珠菌病的也最多。

2口腔念珠菌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口腔念珠菌病除了其臨床表現外,還可引起其他疾病??谇荒钪榫∪绮患皶r就醫,可蔓延到咽喉、消化道及呼吸道,并會引發真菌性敗血癥、心內膜炎、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。

3口腔念珠菌病有哪些典型癥狀

口腔念珠菌病按期主要病變部位可分為:念珠菌口炎,念珠菌唇炎與口角炎,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。具體如下:

  一、念珠菌性口炎

  1、急性假膜型(雪口病):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,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人,但以新生嬰兒最多見,發生率為4%,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。

  新生兒鵝口瘡多在生后2~8日內發生,好發部位為頰、舌、軟腭及唇,損害區粘膜充血,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軟小斑點,如帽針頭大小,不久即相互融合為白色或藍白色絲絨狀斑片,并可繼續擴大蔓延,嚴重者扁桃體、咽部、牙齦,早期粘膜充血較明顯,故呈鮮紅色與雪白的對比,而陳舊的病損粘膜充血減退,白色斑片帶淡黃色,斑片附著不十分緊密,稍用力可擦掉,暴露紅的粘膜糜爛面及輕度出血,患兒煩躁不安、啼哭、哺乳困難,有時有輕度發熱,全身反應一般較輕,但少數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氣管,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,少數病人還可并發幼兒泛發性皮膚念珠菌病,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。

  2、急性萎縮型:急性萎縮型念珠菌性口炎多見于成年人,常由于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而致,且大多數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,如白血病、營養不良、內分泌紊亂、腫瘤化療后等,某些皮膚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銀屑病、天皰瘡等,在大量應用青霉素、鏈霉素的過程中,也可發生念珠菌性口炎,因此,本型又被稱為抗生素口炎,應當注意的是,這種成人急性念珠菌性口炎可有假膜,并伴有口角炎,但有時主要表現為粘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乳頭呈團塊萎縮,周圍舌苔增厚,患者常首先有味覺異?;蛭队X喪失、口腔干燥、粘膜灼痛。

  3、慢性肥厚型:本型或稱增殖型念珠菌口炎,可見于頰粘膜、舌背及腭部,由于菌絲深入到粘膜或皮膚的內部,引起角化不全、棘層肥厚、上皮增生,微膿腫形成以及固有層乳頭的炎細胞浸潤,而表層的假膜與上皮層附著緊密,不易剝脫,組織學檢查可見到輕度到中度的上皮不典型增生,有人認為念珠菌性白斑病有高于4%的惡變率,特別是高齡患者應提高警惕,爭取早期活檢,以明確診斷。

  本型的頰粘膜病損,常對稱地位于口角內側三角區,呈結節狀或顆粒狀增生,或為固著緊密的白色角質斑塊,類似一般粘膜白斑,腭部病損可由托牙性口炎發展而來,粘膜呈乳頭狀增生,舌背病損,可表現為絲狀乳頭增殖、色灰黑稱為毛舌,因此毛舌也屬于本型。肥厚型念珠菌口炎,可作為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疾病癥狀的一個組成部分,也可見于免疫不全癥候群和內分泌功能低下的患者。

  4、慢性萎縮型:本型又稱托牙性口炎,損害部位常在上頜義齒腭側面接觸之腭、齦粘膜,多見于女性患者(有人統計女性戴上頜義齒者發病率為1/4,而男性為1/10),粘膜呈亮紅色水腫,或黃白色的條索狀或斑點狀假膜,有90%患者的斑塊或假膜中,可查見白色念珠菌,有念珠菌唇炎或口角炎的患者中80%有托牙性口炎,反之,本型病變??蓡为毎l生,不一定都并發唇和口角的損害。

  二、念珠菌性唇炎

  本病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唇炎,多發于高年(50歲以上)患者,一般發生于下唇,可同時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。

  本病分為兩型,糜爛型者在下唇紅唇中份長期存在鮮紅色的糜爛面,周圍有過角化現象、表面脫屑,因此極易與盤狀紅斑狼瘡病損混淆,亦類似光照性唇炎,顆粒型者表現為下唇腫脹,唇紅皮膚交界處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顆粒,極類似腺性唇炎,因此,念珠菌唇炎應刮取糜爛部位邊緣的鱗屑和小顆粒狀組織,鏡檢真菌,如多次發現芽生孢子和假菌絲,并經培養證明為白色念珠菌時,才能確診。

  三、念珠菌口角炎

  本病的特征是常為雙側罹患,口角區的皮膚與粘膜發生皸裂,鄰近的皮膚與粘膜充血、皸裂處常有糜爛和滲出物、或結有薄痂、張口時疼痛或溢血,此種以濕白糜爛為特征的霉菌性口角炎,應與維生素B2缺乏癥或細菌口角炎區別,前者同時并發舌炎、唇炎、陰囊炎或外陰炎,后者多單發于一側口角,細菌培養陽性(以鏈球菌為主),而念珠菌口角炎多發生于兒童,身體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。

  四、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

  這是一組特殊類型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性疾病,病變范圍涉及口腔粘膜、皮膚及甲床,多從幼年時發病,病程數年至數十年,常伴有內分泌或免疫功能異常,細胞免疫功能低下,因此本組疾病實際上是一種綜合征的表現,Lehner將本組疾病分為下述幾種病因類型:

  1、多發性內分泌病型:常在青春期前后發病,初期多表現為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及慢性角膜、結膜炎,但念珠菌口炎可能是本病最早的表征。

  2、T淋巴細胞缺陷病型:本病可見于高γ-球蛋白血癥和惡性淋巴網狀腫瘤患者。

  3、家庭性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:本型可見于兒童,也可初發于35歲以后的成人(遲發型),都與鐵吸收,代謝異常有關,可能是由于缺鐵時使白色念珠菌抑制因子減少,造成致病菌的繁殖和侵襲。

  各類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,首先表現的癥狀,往往都是長期不愈或反復發作的鵝口瘡和口角炎,繼而在頭面部和四肢發生紅斑狀脫屑皮疹、甲板增厚,也可發生禿發及前額部,鼻部的皮角樣損害。

4口腔念珠菌病應該如何預防

避免產房交叉感染,分娩時應注意會陰、產道、接生人員雙手及所有接生用具的消毒。經常用溫開水拭洗嬰兒口腔,哺乳用具煮沸消毒,并應保持干燥,產婦乳頭在哺乳前,最好用1/5000鹽酸洗必泰溶液清洗,再用冷開水拭凈。兒童在冬季宜防護口唇干燥開裂,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習慣。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的病人,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,均應警惕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發生,特別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深部(內臟)白色念珠菌并發癥的發生。

5口腔念珠菌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白色念珠菌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,目前認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養基上形成厚壁孢子,而最簡單的方法是標本直接鏡檢??谇豢漆t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、脫落上皮、痂殼等標本,置于載玻片上,滴加10%氫氧化鉀液數滴,覆以蓋玻片,用微火加熱以溶解角質,然后立即進行鏡檢,如發現假菌絲或芽胞,就可確認為真菌感染,但還必須通過培養,才能確診為白色念珠菌。

6口腔念珠菌病病人的飲食宜忌

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宜吃堿性、抗真菌、增強免疫力的食物。忌吃酸性的食物,如奶酪、蛋黃、白糖,忌吃高脂肪的食物,如肥肉、羊油、牛油,容易上火的食物也不宜食用,如薯片、油條。

7西醫治療口腔念珠菌病的常規方法

口腔念珠菌病以局部治療為主,但嚴重病例及慢性念珠菌感染常需輔以全身治療才能見效。具體如下:

  一、局部藥物治療

  1、2%~4%碳酸氫鈉(小蘇打)溶液:本藥系治療嬰幼兒鵝口瘡的常用藥物。用于哺乳前后洗滌口腔,以消除能分解產酸的殘留凝乳或糖類,使口腔成為堿性環境,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。輕癥患兒不用其它藥物,病變在2~3天內即可消失,但仍需繼續用藥數日,以預防復發。也可用本藥在哺乳前后洗凈乳頭,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復感染。

  2、龍膽紫水溶液:龍膽紫液在1∶10萬的濃度時,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長??谇徽衬ひ杂?/2000(0.05%)濃度為宜,每日涂搽3次,以治療嬰幼兒鵝口瘡和口角炎。但藥物染色后,不宜觀察損害的變化。市售1%龍膽紫醇溶液,因刺激性大,不宜直接用于嬰幼兒口腔粘膜,但可用于皮膚病損。

  3、洗必泰:洗必泰有抗真菌作用,可選用0.2%溶液或1%凝膠局部涂布,沖洗或含漱,也可與制霉菌素配伍成軟膏或霜劑,其中亦可加入適量去炎舒松,以治療口角炎、托牙性口炎等(可將霜劑涂于基托組織面戴入口中)。以洗必泰液與碳酸氫鈉液交替漱洗,可消除白色念珠菌的協同致病菌——革蘭氏陰性菌。

  二、抗真菌藥物治療

  1、制霉菌素(mycostatin):本藥屬四烯類抗生素,1mg相當于2000U,宜于低溫存放。不易被腸道吸收,故多用于治療皮膚、粘膜以及消化道的白色念珠菌感染。局部可用5萬~10萬U/ml的水混懸液涂布,每2~3小時一次,涂布后可咽下。也可用含漱劑漱口,或制成含片、乳劑等。兒童(1~2歲)口服10萬U/次,每日3次;成人口服50萬~100萬U/次,每日3次。本藥的抑菌作用,可能是通過破壞細胞膜釋放鉀,從而引起細胞內糖原分解中止而失去活力??诜弊饔脴O小,偶爾有引起惡心、腹瀉或食欲減退者。療程7~10日。

  2、咪康唑(miconazole):本藥為人工合成的廣譜抗真菌藥,局部使用的硝酸咪康唑的國內商品名達克寧。除抗真菌外,本藥尚具有抗革蘭氏陽性細菌的作用。散劑可用于口腔粘膜,霜劑適用于舌炎及口角炎,療程一般為10日。

  3、克霉唑(clotrimazole):為合成廣譜抗真菌劑,毒性較大,口服后吸收迅速,4~5小時血液中達到最高濃度,并可進入粘膜和唾液中。本藥能影響麥角固醇的合成,從而使真菌細胞膜缺損,內容物溢出而導致真菌死亡。成人每日口服3次,每次0.5g,日劑量最多3g。本藥的副作用主要為腸道反應;長期使用可影響肝功能,引起白細胞減少,故目前多使用局部制劑。

  4、酮康唑(ketoconazole):為國外70年代后推薦使用的抗白色念珠菌新藥,能抑制真菌細胞膜DNA和RNA,療效快,口服吸收2小時后達到峰值,通過血循環達到病變區。劑量為每日一次口服200mg,2~4周一療程。并可與其它局部用的抗真菌藥合用,效果更好。對于皮膚、消化道等口腔外真菌病也有明顯療效,目前在國外已代替二性霉素。本藥不可與制酸藥或抗膽堿藥同服,以免影響吸收。

  三、綜合性治療

  1、對粘膜明顯充血水腫、舌質紅、口臭、尿黃、便秘等心火上炎或胃熱夾濕見證者,可服用“口炎沖劑”。

  2、除用抗真菌藥物外,對身體衰弱,有免疫缺陷病或與之有關的全身疾病及慢性念珠菌感染的患者,常需輔以增強機體免疫力的綜合治療措施,如注射轉移因子、胸腺素、脂多糖等,補充鐵劑、維生素A,以及多次少量輸血等。

當前城市:
全部
【切換】
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_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1688_他扒开我的内裤强吻着我的下面